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每当吟诵这首诗,我们的思绪便会被拉回那个细雨霏霏的时节。清明,不仅是踏青赏春的节气,更是我们缅怀先人、追思英烈的日子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历史的铭记、对生命的敬畏、对精神的传承。
一、追思英烈,铭记历史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,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,曾浸染过无数英烈的鲜血。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,到艰苦卓绝的建设年代,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,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诠释了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担当。他们中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,有在黑暗中点燃火种的先驱,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。他们的名字或许已湮没在岁月长河中,但他们的精神却如星辰般永恒闪耀。 当我们走进烈士陵园,凝视那一座座无声的墓碑时,你是否听到他们振聋发聩的呐喊?当我们翻开历史课本,读到那些用鲜血写就的故事时,你是否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?清明,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契机,更是我们向英烈庄严承诺的时刻——你们为之牺牲的理想,我们必将接续奋斗! 二、薪火相传,勇担使命 英烈们留给我们的,不仅是和平的今天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火炬。这火炬,是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赤诚,是赵一曼“未惜头颅新故国”的无畏,是钱学森“科学报国”的执着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该如何接过这火炬? 答案就在脚下:以知识武装头脑,以行动践行理想。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每一分钟,在运动场上拼搏的每一次冲刺,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的每一份热情,都是我们对英烈精神的传承。我们或许无需像先辈那样抛头颅、洒热血,但我们必须以同样坚定的信念,去攻克学习中的难题,去直面成长中的挑战,去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。 三、面向未来,砥砺前行 清明不仅是回望过去的日子,更是展望未来的起点。站在新时代的潮头,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。今天的中国,“嫦娥”探月、“蛟龙”深潜,科技强国的梦想正在实现;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,共同富裕的蓝图徐徐展开。而这些,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以青春之力接续奋斗。 让我们以清明为镜,照见初心:我们是谁?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要到哪里去?当我们铭记英烈的牺牲,便能更清晰地听见时代的召唤;当我们传承薪火的力量,便能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。 最后,我想用诗人艾青的诗句与大家共勉: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愿我们永远铭记历史,永葆赤子之心;愿我们以英烈之志为灯,照亮前行的道路;愿我们以青春之名宣誓:强国有我,请党放心! 供稿:高二三班 供图:李皓冉 初审:韩琳 复审:腾兴龙 终审:李磊 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