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动态
首页
>>教学园地>>教学动态
青春初绽讲台,梦想扬帆起航
——五位新教师眼中“我的第一课”
发布日期:2025-09-03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金秋的风拂过校园,拂过窗明几净的教室,也轻轻拂五位初登讲台年轻教师激动而坚定的心。这个学期我校五位新入职教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理想,完成了人生中作为教师的第一堂课。这一刻,不仅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起点,更是无数学生梦想的启航。

从紧张到从容,从理论到实践,五位新老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,收获了掌声、感悟与成长。他们用真诚叩开学生的心门,用创新点燃求知的火花,用反思沉淀教育的智慧。第一节课或许青涩,却充满了蓬勃的力量;或许稚嫩,却承载着无限的希望。

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,聆听那些初为人师的忐忑与喜悦,感受教育薪火相传的温暖与光芒。这是关于勇气、热爱与传承的开始,也是我们学校未来教育图景中,最动人的一抹亮色。


数学学科刘思雨老师:

初次登上讲台,我心怀憧憬又满是紧张,看着下面四十多张年轻的面孔,我心里还真有点发慌。面对一群期待而又好奇的目光,我慢慢释放自己的声音。在台上,我从自我介绍到课堂要求,从兴趣爱好到集合概念,尽量从生活实例引入数学知识,消除学生的陌生感,我的眼神和学生们的交流,就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。我努力捕捉他们眼中的闪光,试图用我的目光传递知识和温暖。他们的微笑和眼神,都是我最好的回应和鼓励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一位男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,即使这个答案最终是错误的,但我还是在最后号召全班同学一起,为他鼓掌,我也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惊喜和感动。

这堂课让我明白,站在讲台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赋予学生力量和启迪。锻炼我的不仅是各种风格各异的学生们,更是我的内心和思想。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传授,而是双向的成长。期待着下一节课,期待和这群孩子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。

 

英语学科尹琪琪老师:

晨光初透,我立于讲台前,翻开人教版必修一《Welcome Unit》的“Listening and Speaking”,当我说出那句在心里排练了无数遍的Hello everyone, welcome to my English class and welcome to senior high school,我深切感觉到了少年们清亮的眼眸,仿佛带着夏末的余温。

我按下录音播放键的那一刻,纯正的英音流淌而出。起初他们略显局促,仿佛陌生的旋律叩击心门时总先激起戒备。我引导他们跟读音频并模仿对话语调,渐渐地,教室里升起细微而坚定的跟读声,如春蚕食叶,窸窣却充满生机。那不再是疏离的外语,而是他们正尝试握住的沟通之钥。

我看见最后一排的男生悄悄重复着registration,专注的神情让我恍然:这第一课并非单由我讲授。我不过是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,而真正的内容,是少年们以勇气初探世界时,那混合着生涩与渴望的第一声问候。语言在此刻回归本质——它是桥,连接着一颗心与另一颗心,一个世界与更大的世界。

下课铃响,我合上书页。我的第一课结束了,但他们的第一课,才刚刚开始。

 

政治学科张悦老师:

作为政治老师,新学期开学第一课,我想打破学生“政治=枯燥”的印象,帮他们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关联。

我没有直接讲解知识点,而是先让学生画时间轴,标注出生年份和未来职业。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规划竟与民族复兴蓝图契合时,眼里的光让我很触动。接着我梳理高中政治脉络:从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》明时代方向,到《逻辑与思维》学理性分析,告诉他们这门课不是为背考点,而是帮他们看懂社会、找准方向。见有学生悄悄写下“关注时政”,我知道这堂课的种子已悄悄发芽。

最后讲第一课第一框的原始社会部分,我播放《疯狂原始人》片段,提问“原始社会有哪些特征”。学生很快总结出:生产力低下,需全家共同劳动获取食物,成果平均分配才能生存。看到学生们恍然大悟的神情,我知道,这堂课成功激发了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。未来,我会继续用这样生动的方式,把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鲜活,帮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,让他们真正爱上政治学习。

 

物理学科杜科满老师:

在站上讲台的那一刻,我的心跳如擂鼓。这是我作为高一物理教师的第一课,课题是“空间与时间”。面对台下好奇而明亮的眼睛,我既激动又紧张。

课堂上,我尝试用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:“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,大家有什么想法?我们该如何定义运动?”学生们踊跃回应,有的答案稚嫩却充满想象力,有的已初显理性思辨的光芒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知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,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——原来,教书育人的快乐如此真切。

课后反思,仍发觉许多不足:语言可以更精炼,互动可以更从容。但我知道,教育是爱与耐心的漫长耕耘。我相信,只要怀揣热忱不断前行,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。这第一课,是起点,更是照亮我职业道路的第一盏灯。

 

体育学科张慧玲:

我的第一堂是在安静的教室里。虽然没有奔跑的身影,却让我和学生的距离,在交流与共鸣中迅速拉近。

自我介绍我说“我不仅是大家的老师,更是大家的“运动搭子”时,台下传来了会心的笑声。聊到暑假参与的体育运动,教室彻底“活”了起来。有学生兴奋地分享“经常去打篮球”,也有学生略带遗憾地说“没怎么运动”。这些真实的分享让我感受到内堂的优势:没有运动的疲惫干扰,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,而我也能更精准地捕捉到他们的运动现状。

当播放回中体育活动视频短片——秋季运动会上的开幕式表演、篮球联赛的激烈对抗、乒乓球比赛等,教室里此起彼伏的“哇”声,是最让我动容的瞬间。有学生指着屏幕问“老师,今年还会有篮球联赛吗?”那一刻我明白展示学校的体育氛围,不只是“炫耀”,更是为他们种下一颗“期待”的种子,让他们对未来的回中学习生活、体育课充满向往。

我的第一课,在教室里,我听见青春与体育的共鸣。我用另一种方式和学生建立了连接。体育教育不只是在操场上传授技能,更要在教室里倾听心声、传递热爱。

图文:李    靖

初审:李    靖

复审:腾兴龙

终审:李    静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